慶云事業股份有限公司|大陸有個慶云鎮,始建於南宋末年,相傳李姓始祖父子二人,因北方棄官逃往南方,沿古道到了戶昌山,見此山川靈秀,層巒疊嶂,便在此定居下來,才有後世的的慶云鎮。
慶云鎮建於南宋末年,李姓始祖伯倫、大萬父子二人,從北方棄官逃往南方,沿古道到了戶昌山,見此山川靈秀,層巒疊嶂。於是便在此定居下來,成為戶昌山村李姓開基始祖。明清以來,由於受到附近黃圃“鳳山書院”文化的影響,雖然李姓不到百戶人家,但也建起書院、私塾四家,以此培養李姓後裔,謀取功名。曾先後出現一批進士、舉人、貢元以及“六品軍功”等顯赫人物,頗有“人文蔚起、科甲聯登”之譽。至今村前大坪上仍存幾十對“旗桿石”,這便是當年科舉、功名的見證。村中成遍的清代古建民居,歷歷在目;祠堂、私塾、雕樑、壁畫、牌匾隨處可見。古道旁的“雲梯”摩崖石刻,乃清代維修宜樂古道的文字紀實;村外西北廓原有“李陳氏節孝坊”,為清道光九年的古建牌坊,可惜90年代初被雷電擊毀,只殘存雕石斷垣。 1987年,該村及牌坊被列為樂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唐宋以來,黃巢軍、太平軍、北伐軍曾此絡繹古道,也因此慶云鎮留下了許多歷史古蹟。近年來,眾多旅遊愛好以及中外學者,無不慕名而來,接踵而至。他們認為:“戶昌山古村很有文化品位,我們發現了一個開發旅遊的新亮點。”該村正以古樸的形象,純樸的風情迎接四方遊人。慶云鎮地處粵北山區,獅子山下,屬石灰岩鄉鎮。因其境內曹家山,拔地而起,高可近雲,百里可見,時日長久,其方圓百里之內,漸為“近雲”二字所代,前人以本地方言“近” “慶”同音,而取吉慶祥和之意,故以“近雲”而冠以“慶云”之名。
在宋朝之時,就有宜樂古道經蔚嶺關,下五里衝,穿永樂,繞黃圃鬥灣而西出赤溪,系湖廣兩地往來之要道,而後又有省道S248線穿鎮而過,於是,慶云遂成樂昌之要鎮地,慶云,自建國初期的從屬為五區(坪石)至六區(黃圃),到成為獨立建制的慶云公社及至今成鎮,近六十年。著名的宜樂古道橫貫慶云鎮中,至今有“蔚嶺關”、石刻“雲梯”等遺址。境內有千年古村戶昌山,雕樑畫棟、青板石刻、建築精美、文化昌明;傳奇名山湊雲仙,古墓廟宇,傳為明末大將宋獻策故地;獅子山終年雲霧瀰漫,冬季銀裝素裹、雪景如玉,所產茶葉色澤翠綠、清香淳厚。
今日慶云,概有土地3.64萬公頃,人口1.25萬,轄土佳寮、五里衝、下黃、永樂、金坪、襖田、廣田、灣雷等8個村委會,106個自然村,全鎮地勢東高西低,地貌以石灰岩見多。全鎮以農業為主,林業為輔,銻礦為補,鎮址於土佳寮村中央,鎮內兩條農民商貿街的建設日臻完善,農村城鎮化已初具規模,慶云的特產有板栗、香瓜、茶葉、油桃等。鎮內交通便利,省道S248線於2006年全線水泥硬化,到坪石24公里,乘車只需要25分鐘,到樂昌78公里,乘車需要1個半小時,鎮到村委公路已全部水泥硬化,武廣客運專線從我境穿越9.7公里。(以上為慶云事業提供的資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