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慶云 | 鄉村文明行動作是讓慶云縣農村容貌及村風民俗、鄉村道德、生活方式、平安村莊、文化惠民等六個主要宗只改善慶云環境與生活,希望能真正達到便民惠民。

大陸山東省慶云縣位於城南偏西5公里處,有一玄奘寺,這間寺院可大有來頭原名「石佛寺」始建於元朝,相傳當時有元龍、仁鳳夫妻二人流落於此處馬頰河畔,搭茅棚居住某年夏秋交替的時候,忽然有一天降下大雷雨,又急又快,由於雨勢突然間過大,導致馬頰河洪水氾濫,於是元龍、仁鳳只好圍繞二人耕種的土地放出雨水,以保證種植的玉米秋季有一個好的收成,天天下雨夫妻倆非常忙碌,夫妻二人皆是信佛禮佛之人,有一日夢中二人在睡意之中看到來了一位年輕英俊的僧人,慌忙給僧人施禮後向他說:「不知道大師前來,有失遠迎,請不要怪罪!」,僧人看出他們的心思,就開口告訴他們倆說:“貧僧就是在慶云縣出生長大出家的海流和尚唐玄奘,在下半夜的時候有一鐵鐘與石佛會漂來此地,您們一定要去迎請供奉,並且為佛建廟供奉,他會與佛菩薩一起保護好您們。
鄉村文明行動,不僅僅是垃圾進桶、道路乾淨。在常家鎮大劉村,記者看到主幹道兩側的房子全部統一粉刷白漆。尊老愛幼,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等孝道文化用一幅幅圖畫的形式刻畫於牆面,一進村莊之中,就能感受到該村濃厚的和諧氛圍。常家鎮黨委書記靳德民介紹說,為將鄉村文明行動工作做得踏實,該鎮提撥人民幣二十萬元,聘請專業美術團隊,在該鎮六十一個村莊的主要幹道全部繪製了主題牆,營造出崇尚文明、護環境、文明化、有衛生、樹立新風氣的形象。 慶云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表示,「鄉村文明行動作為一項惠民工程,就是讓慶云縣農村容貌及村風民俗、鄉村道德、生活方式、平安村莊、文化惠民六個建設均有明顯改觀,讓廣大農民在整個行動實施中當主角、作裁判,真正把「鄉村文明行動」辦到農民群眾心坎上。」

此事剛說罷,兩夫婦起來點起了油燈,說起了各自做的夢,結果是一模一樣,按照慶云簡介說的時辰,馬上就要下半夜了,二人將信將疑走出了茅棚,石佛和鐵鐘自己漂來,不可能啊。他們站在馬頰河邊看滔滔東流的洪水,就是沒有唐玄奘說的石佛和鐵鐘,正在疑惑之時,突然西邊金光閃閃,香氣沖天,漂來了三尊石佛和一口巨鐘,這三尊石佛和一口巨鐘就好似長了眼睛,遠遠地奔元龍、仁鳳夫妻而來,推向了河岸之上。夫妻二人仔細觀看,一尊就是夢中的唐玄奘師傅;另外二尊石佛一個是文殊師利菩薩,這樣的現象驚動了四鄰八鄉的慶云人,兩夫婦把自己做的夢告訴了鄉親們,鄉親們紛紛解囊相助,出錢出力出建築材料,有的工匠前來做義工,夫妻二人還各處募捐錢物,一座小廟終於建好了,分別供奉唐玄奘與二尊石佛,並且把巨鐘懸掛了起來。

後來香火日盛,佛弟子募化和社會各界捐助,慶云飯店建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,史稱石佛寺。寺院佔地十二畝,正殿三間,一間供奉釋迦牟尼佛;一間供奉海流和尚唐玄奘;還有一間供奉文殊師利與觀世音二位菩薩。偏殿二十四間,有僧侶四、五名。自從這個廟宇的建立,慶云大地內風調雨順,前來祈福進香者絡繹不絕。在經由幾次的戰亂及文化大革命後,雖然該寺曾一度毀於戰亂之中,但在殯葬禮儀改革開放後,當地人大力募款,重新修建,並邀請當代佛教大師廬山諾那塔院的仁光大師來此坐鎮重建。修復後的寺院佔地30多畝,從山門、九龍壁、鐘樓、鼓樓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玄奘殿、文殊師利與觀世音二位菩薩殿、念佛堂、方丈樓等建築軍採古法從新打造,佛像莊嚴,香煙裊裊,讓我們見證氣勢恢宏金碧輝煌的「玄奘寺」,靜境地在慶云河泮旁,保佑著這片土地,以及迎接世界各地的遊客觀光,下次到了大陸慶云縣一定要來此跟玄奘法師結緣祈福吧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慶云 的頭像
    慶云

    「慶云」小天地

    慶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